close

蔥油餅是源自中國北方,稱的上是道經典平民美食,不論海外還是國內、從南到北、大街至小巷,不管是大餐廳、飲食店、或者夜市小攤,還有超商賣場架上、家裡冰箱的凍庫裡,都可以見其身影。這張餅上的了國家宴席檯面,也下的了街邊小店餐盤,無分貧富與貴賤、大宴或小酌,似乎都不損其身份,隨著製作者各有不同的特色與風味,各自有其喜好追隨者。正可謂「地無分東西南北、人無分男女老幼」,似乎人人皆愛。

  

可以冷麵、半燙麵、全燙麵、或發麵,也可混揉燙發麵、冷麵和發麵、或冷燙發三麵合一,皆可成就這張餅,至於不會揉麵的還可以取個巧,調個麵糊也可做餅。個中水分多與少的變化,軟硬任由自己拿捏,風味口感各有不同,各有特色。


可煎、可炸、可烙、可烤、還可氣炸,不論是餅或是派,管他叫蔥油、蔥抓、蔥花、還是蔥仔,ㄧ張餅有的大片有的小張,有的厚實有的薄酥,有的柔軟有的香脆。有的餅是蔥包麵皮中捲起、有的煎餅時將蔥置餅上,有地乾脆將醒好的麵糰直接與蔥揉合,或者變個花樣將蔥換為蒜頭、或紅蔥頭、即便加點花椒粉也可讓風味產生不同變化,「小小」一張餅卻衍繹千種樣,冠以百種名...神奇...


中間灌顆蛋,就叫「灌蛋蔥油餅」、用三星蔥就成「三星蔥油餅」、包個油炸荷包蛋即為「炸彈蔥油餅」、若是炸成半熟蛋黃即變「爆漿炸彈蔥油餅」、將蔥改為香椿就稱「香椿抓餅」、捲餅手法略變又變「拔絲蔥油餅」、大小個頭ㄧ手掌握名為「掌心蔥油餅」、酥炸就是「脆皮蔥油餅」、高貴的還可以冠上翠玉或黃金,聯結地名又成地方特色小吃,嗯...人的巧思真是無窮變化啊!


這餅用處多多,單吃可當正餐也可當零嘴或副食,管他是早餐、中餐、還是晚餐,即便宵夜也看得見它。捲上醬牛肉或豬肉,即化身為牛肉/豬肉捲餅,上面放一張酥皮試看看就知道有多美味,也可加上起士、泡菜..等等隨興發揮,吃不完隔夜切成條狀還可以來做木須炒餅,真是絕佳的料理小幫手。


一張蔥油餅,管你叫啥名!怎麼呈現與製作!還是梁實秋的《雅舍談吃》一語道破說的好,一張蔥油餅:

「要層多,蔥多,而油不太多。」

  

今天外面的天氣悶熱,閒來無事,望著冰箱裡有一大把團購網買的宜蘭三星粉蔥,乾脆來做幾張蔥油餅,順便爾後幾天的早餐用。自己喜歡吃偏軟的蔥油餅,冷水揉麵易雙手濕黏,就用全燙麵來做,中間抹上自己做的油酥,加了大把的蔥花。為了增加餅的延展性與層次感,從麵糰到煎餅間總共醒了三次,美味就是來自這等待的時間(醒的時間愈久,麵會愈軟且可擀愈薄)。

自製蔥油餅的食譜可以參考以下連結:https://fg1388.pixnet.net/blog/post/68069656

做好的蔥油餅,擺於盤中拍張相,沒錯,層多、蔥多、油不多,表皮香酥, 內裏軟嫩,蔥香味十足,管他都一處、朱記餡餅粥、還是永康街的天津蔥抓餅...,「格老子的」蔥油餅好吃😃👍

  

梁實秋說得好


饞,則著重在食物的質,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。上天生人,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,舌上有無數的味蕾,教人焉得不饞?饞,基於生理的要求,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。


在梁實秋的作品中,最喜歡他的散文集《雅舍小品》、與《雅舍談吃》,可以在其簡易、平順、溫和、風趣且優雅的文筆中,學習在平凡生活裡,去自然地咀嚼、品嚐生活的樂趣....


#F&G曼慢食光


P.S. 冷水揉麵做餅易Q,如同時想要餅軟,需水份添加多些(100g麵粉,加70g的水),會揉的一手濕黏,初學者不易上手(全燙麵較易,只是沒冷麵Q)


前日做印度煎餅的時候,順手用甩餅手法試做蔥油餅,結果層更多,皮薄更酥脆,出乎意料的好吃,且有別於一般蔥油餅的風味。


梁實秋的《雅舍談吃》有一小段講到蔥油餅,讓我借花獻佛一番:「標準的蔥油餅要層多,蔥多,而油不太多。可以用脂油丁,但是要少放。要層多,則擀麵要薄,多卷兩次再加蔥。蔥花要細,要九分白一分綠。撒鹽要勻。鍋里油要少,鍋要熱而火要小。烙好之後,兩手拿餅直立起來在案板上戳打幾下,這個小動作很重要,可以把餅的層次戳松。蔥油餅太好吃,不需要菜。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蔥油餅食譜
    全站熱搜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