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杯齏餺飥,手自芼油蔥。天上蘇陀供,懸知未易同。」


看來南宋詩人陸遊,不但跟東坡先生一樣喜好美食,還更對麵條情有獨鍾,否則怎可寫出這般如天上美食,如此傳神的詩句。真是佩服陸大先生,吃碗麵也可以吃出這般的詩意,不用吃光想就胃口大開。


提到麵條,自幼即伴隨在母親身旁的我,愛做也愛吃麵條,中國各地皆有不少知名的麵食,隨意即可琅琅上口,譬若老北京炸醬麵,陝西BiangBiang麵,山西刀削麵,新疆拉條子,河南扯麵,蘭州拉麵,四川擔擔麵等等,還有不少咧!


今日父親節在翻找老照片時,看到不少老爸老媽年輕住北京的照片,隨興起意來煮碗老北京炸醬麵吧!人家陸遊用的是一碗蔥油拌麵,我就拿新疆拉條子,做一道創新地「炸醬拉條子」來會其詩中意吧!

  


我們家對於炸醬會有些自己習慣的配料,不會太複雜,麻煩的只是料理的先後次序,過程中得按步就班來做,這部分就交給老婆來負責😜


首先是炒豬絞肉使其產生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,再依序加入蒜末、蝦米與之爆香。這時將鍋斜靠一旁,以熱油炒香三樣醬料,即辣豆瓣醬、甜麵醬,還有自己做的朝天椒辣椒醬,炒香後再佐以豆干丁、香菇丁一起,後以醬油調味與少許魚露提鮮,略加少許水以慢火燉煮即可定。

  

至於新疆拉條子,頭回嚐試做,畢竟不是專家,沒有辦法像電視裡的那樣,神奇地把一坨麵轉眼間拉製成數十根的細麵(讚嘆)!我的取巧方式是先將麵擀成不薄的長寬型,將兩面抹上油蓋上保鮮膜去醒,這次我可足足醒了約兩個小時耶!


將醒好的麵切成數十條細條狀(不要太細),再耐心的一條條給它「拉」出來🥴😅,順手了,還可以一次拉個2-3條。拉的勁道得視麵的筋性為之,不能急,不可強拉,順著力道拉長。可一次即拉麵到足夠粗細,也可分段拉長拉細。道理都是一樣,力道掌控,多做幾次,有了經驗,不難的,待你吃入嘴中,就知道,這些努力與過程是值得的。

  

拉麵或拉條子的關鍵竅門在於麵要醒的夠久,才可以讓麵更有筋性、延展性,才可以在拉的過程中拉的夠細夠長。拉的麵條建議盡可能的細,因為麵條一下鍋還會縮回一些、變粗。


一碗盛起,吃入嘴中,讚不絕口,直至碗內見底,仍有意猶未盡之感,這個時候什麼手擀麵、扯麵...筋道勁頭全比不上。老婆這時形容的最為貼切:嘴裏咀嚼時,麵條仍在嘴裏Q彈、跳躍。

  

這碗「炸醬拉條子」可真是外面吃不到,買不著的啊,著實滿足呀....確能深刻體會到陸遊詩中的所述,好吃到跟與天上菩薩吃的,沒什麼兩樣!😃🤗🤤

  

每個人都可以試看看,一次不成,就多試個幾次,你就可以體驗到這一碗外面絕對吃不到的「炸醬拉條子」


P.S. 「一杯齏(ㄐㄧ)餺(ㄅㄛˊ)飥(ㄊㄨ),手自芼(ㄇㄠ、)油蔥。天上蘇陀供,懸知未易同。」


#F&G曼慢食光

#老北京炸醬麵#新疆拉條子

arrow
arrow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