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我倆在馬來西亞旅遊時,於吉隆坡 Ritz-Carlton 飯店自助早餐,吃到印度師傅現場現作的印度煎餅與烤餅。酷愛麵食的我倆,開始迷戀上這般的印度麵食,爾後不管是用印度的坦都里Tandoori 烤爐,以高溫短時間之內烤熟的烤餅或者在煎盤上酥油香煎的煎餅,都成為我們的最愛。尤記得當時還特別請教印度師傅製餅的方式與技巧,也為這一趟自由旅行額添知識不少。

  

印度餅的種類頗複雜,如同陝西麵食種類的多樣一般,要研究清楚可是一門大學問。自己過往以為「印度甩餅」就是印度煎餅,也是印度餅,後來才知道隨地域的不同或者製餅手法的差異,印度煎餅、印度甩餅(Roti Prata)、印度烤餅、Parotta 、與饢餅(Naan)等等都不一樣。

  

這次自己想重塑的是馬來語叫Roti Canai 的印度煎餅(ROTI 指的是麵皮)。我倆都喜好印度煎餅煎的香香酥酥的口感,一片又薄又脆的煎餅不需要添加任何配料就芬芳四溢,有的打顆雞蛋或者加入咖喱、或者是淋上煉乳都很美味好吃。在泰國的時候,我倆還吃了裡面包著香蕉、淋上煉乳的印度煎餅,獨特的風味,顛覆想像真是好吃,又是一個留在記憶中的味道。

  

製餅揉麵的過程跟我一般製作麵糰沒有差,只是印度煎餅會添加煉乳來揉製(印度餅則會加酸奶或優酪乳),至於分小團抹油展筋性與平日自己做拉麵或扯麵的準備功夫差不多。印度煎餅得以拉扯的薄如蟬翼的關鍵在於要....醒得夠久。


製作Roti Canai,有用「甩」、印度甩餅(Roti Prata)的手法,類似「翻桌布」的特殊手法翻轉餅皮、拍打在桌面上,一次次的旋轉拍打,餅皮延展得又大又薄。也有用「拋飛」、印度飛餅(Rumali roti)的手法,將餅拋空如轉手帕ㄧ般,ㄧ次次讓餅做自然地舒展與延伸,如同義大利師傅在做Pizza的時候的類似手法。

  

不過這兩者都需要技術或者反覆的練習,自己也試過,用甩的手法較易,當然也可以簡單地把餅皮擀壓於麵板上,從周圍方向不停地邊「拉」邊旋轉的方式,將餅皮按壓延伸、盡可能的拉扯成類似薄片狀亦可。


展好的薄片餅皮於煎鍋上,從外向內摺疊成方形餅,兩面於鍋上煎烙香酥,至於餡料可隨每個人的喜好於餅中添加,我自己是喜歡原味,不添加任何東西,頂多打顆雞蛋,或額外淋上一些煉乳,整個煎餅香酥、口感脆脆的,十分美味,還是如同那一句話,食物不需要太複雜與過多的調味,簡單就是美。

  

疫情尚無舒緩之意,不知幾時才得以再度自由自在地出遊....🤨☹️🥺


品味香酥Roti Canai,心裏早神遊至Maldives 小島沙灘上、新德里的簡陋餐廳、吉隆坡 Jalan Alor 夜市、曼谷ICONSIM百貨、或新加坡小印度區...那份忘卻炎熱的悠閑🤣😅....


從食物「看」世界,會有不同的驚喜。

實作「體驗」食物,也有不同的收穫。

用「心」與「實作」來曼遊美味


P.S. 在米其林指南裡面發覺原來印度餅的種類有那麼多:Bhatura Bhakri ChapatiNaanParottaParathaPhulka PuriThosai...


聽說印度煎餅是由在馬來西亞的印度裔移民,為迎合當地居民口味而加以改良而發明的食物,後來慢慢普及於新加坡、泰國等東南亞地區,甚至流行回到印度、巴基斯坦。從美食也可以認識異國文化與人文風情。


吉隆坡 Jalan Alor 夜市的Tg's Nasi Kandar、曼谷ICONSIM百貨與街邊小攤、新加坡Zam Zam, Springleaf Prata Place餐廳等等都有道地的 Roti Canai及印度美食享用,推薦給朋友。


#F&G曼慢食光

#Roti Canai 

#Roti Prata 

#Rumali roti

arrow
arrow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