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麵食的故鄉「陝西」,除了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之外,最常為人掛在嘴上的就是「陝西八大怪」。八大怪依序分別是:麵條像褲帶鍋盔賽鍋蓋、油潑辣子一道菜、碗盆難分開、帕帕頭上戴、房子半邊蓋、秦腔不唱吼起來、凳子不坐蹲起來。


今天要料理的「油潑辣子 Biángbiáng麵」,一下子就包含了兩怪,排行陝西八大怪第一的《麵條像褲帶》,以及《油潑辣子一道菜 》。

  

《麵條像褲帶》 指的就是Biángbiáng麵,Biáng(ㄅㄧㄤˉ)這個字,字典上找不到,早年在中國工作時一吃即上癮,只是在台灣要吃到可不是那麼的容易,要吃只得自己做。


而懂得吃麵的就知道,一碗太多的酌料的麵並不會好吃,簡簡單單的才是最好,油潑辣子麵最是簡單不過。


網路上可以找到各樣版本的「油潑辣子」作法,我做的是四川版、自家的調配。


備上兩根青蔥,五顆蒜粒(蔥蒜的份量可以自行增減),切成細末。取一根自己乾燥不辣的辣椒,取其特殊的辣椒風味,剪成小段,以研缽將其風味研磨出來,再於沾板上切成細末。

  

  

  

乾辣椒的製作可以參考之前寫的文章https://fg1388.pixnet.net/blog/post/51318292


蔥、蒜、乾辣椒細末至於碗中,分別撒上適量的辣椒粉、花椒粉、五香粉、胡椒粉,最後燒上一鍋耐高溫的苦茶油,淋於其上,吱吱咂咂油爆聲中,再撒上些許糖、醋與醬油,嚐嚐鹹淡口味決定是否補以鹽巴,最後添加些許香油補味。這就是又麻又辣的「油潑辣子醬」,除了拌面,也可以淋在水煮茄子做沾醬用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 

要做到一碗好吃的「Biángbiáng(ㄅㄧㄤˉㄅㄧㄤˉ)麵」,這個麵體可得具備三個要點,就是要「薄」、「筋」、「光」….

  

ㄅㄧㄤˉㄅㄧㄤˉ麵的麵體建議前一天晚上先揉好、分小劑子、表面抹油放在冰箱冷藏醒上一夜,讓麵的筋道、延展性充份釋放,麵體的製作可以參考以前寫過一篇拉麵的製作,有興趣可以閱覽底下連結:https://fg1388.pixnet.net/blog/post/45585928


Biángbiáng製作方式則以抻麵的方式,小劑子擀壓成條狀,雙手左右將其抻展,邊拍打於桌面(Biángbiáng聲中即成其名)。

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或者簡單的以扯麵片的模式,ㄧ片片拉、壓、扯的方式成薄片狀,邊扯邊丟入滾水鍋裏,最後丟上幾片青菜於鍋中。

   

     

撈起麵片盛於碗裡,澆上事前做好的「油潑辣子醬」,上桌前再補幾滴四川大紅袍花椒油,這碗又麻且辣的「油潑辣子 Biángbiáng麵」好似不小心潑灑而出的五彩顏料,亮眼上桌。

   

   

好一個「椒、麻、辣、酸、香」五味俱足,簡單的料理,也可以幻化出無與倫比的美味啊! 

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