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初一餃子初二麵,初三盒子往家轉,初四烙餅裹雞蛋,初五捏住小人嘴,初六馬日驢打滾,初七人日長壽麵。」
「初一道聲恭喜,餃子傳遞幸福」,先祝大家虎年,新年快樂、呷虎飽、賺虎飽、飽飽飽、恭喜發財啊!
年初一,也是母親的生日,耳邊自然響起這句小時候過年就聽老媽媽說的順口溜,嘴裡叨唸著山東老家從初一吃到初七的食物。今年選擇包母親喜愛的大白菜素餡水餃,也吃一天素,來思念、紀念父母親。
初一吃素餃恰巧也是母親祖籍山東的傳統習俗裡所說的,「求一年肅靜,沒有煩心事」。
年初一的第一餐得吃餃子,意寓幸福團圓美滿,往年三十吃完年夜飯,母親就開始包著水餃,而且還不經意地在其中「一」顆餃子裡包上有發財寓意的錢幣。年初一大清早吃餃子,老媽媽總是將包著錢幣的餃子等到最後才下鍋,小時候不知情的我總是從第一鍋上桌就拼命的吃,期待年初一能博個好彩頭。
水餃本身就是一道普受大眾喜愛的食物,不是俗話都說「舒服不過躺著,好吃不過餃子」嗎?
老實講,一年到頭餃子在家裡的餐桌上並不陌生,已是日常家中的慣常食物之一,但是到了大年初一這天,仍然要包個元寶水餃,吃頓餃子已經成了一輩子的生活習慣,年年如此,從小家裡養成的習慣,即便是一個人在國外,一樣也這般地過。只是現在包錢幣的習俗,會以棗、枸杞、開心果替代,而且會多包上幾顆,期待人人有福,現在的煩惱已不是誰吃到這顆寓意發財與好運的餃子,而是煩惱今年該包怎樣內餡的水餃呀?
俗話說:「大寒小寒,吃餃子過年。」年初一吃水餃,對我來說不僅僅只是唇齒間與舌尖上的享受,而是一個曼慢食光裡記憶中的食物。套句北京人愛說的:水餃人人都愛吃,年飯尤數餃子香。
過年吃餃子的習俗,據說早從明朝、清朝的時期就開始盛行,看來這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習俗了,也期待這般的習俗在現今的社會也可以好好留存著,猶記得多年前,年初一,遠在德國,徹底西洋化的兒子,拍了一張奉上他自己包的水餃,跟我磕頭拜年的照片,讓我當年過年的心都特別地暖呼呼。
有個傳說指道「水餃」是東漢末年的「醫聖」張仲景,返鄉恰逢寒冷的冬天,途中遇到飢寒染病百姓,便煮上一鍋「祛寒嬌耳湯」,以麵皮包裹藥物燉於羊肉湯鍋一起給予窮困百姓食之,因其形狀類似耳朵,固稱之為「嬌耳」。爾後流傳,在宋代稱「角兒」,也是元朝時的「匾食」或「扁食」,亦即餛飩,清朝則有「角子」與「餃兒」的稱呼。不過說法莫衷一是,聽聽莞爾一笑即可。
過年吃餃子的傳說可多著,習俗規矩也不少,像是什麼非得年三十、除夕晚包好,初一半夜子時一早才得吃的規矩,也由於餃與交的諧音,因此年初一子時吃餃子也有「更歲交子」之寓。只是我自己就不講究這個了,前一晚守歲,睡的晚,初一也起的晚,起床後再和麵包餃子,當早餐吃。
而其他吃餃子有趣的規矩,不可以包酸菜餡兒的餃子,否則新的一年會過的窮酸。有的說法是建議包白菜餡兒,或者蘿蔔餡兒的餃子,因為會讓你長的更白淨啊!另外包餃子捏的邊別太光滑,否則來年日子可會「光」溜溜的呦!所以記得包過年餃子的時候得多捏幾個褶子呀!
另外煮餃子(元寶)的時候,小心點別煮破走水了,不然漏「財」可不妙。平常餃子皮的麵是「軟麵餃子硬麵湯」,但是為了避免「漏財」,所以我和麵時都會略和的硬一些。最後記得吃水餃要吃雙數呦,如此新的一年總會好事成雙、圓圓滿滿,但又有說過年吃水餃不要數ˇ數ˋ,好難呦!
從小,老媽媽口中即叨唆著「頭鍋餃子,二鍋麵」,剛出鍋的水餃,圓滾滾地,的確像個大金元寶,自己手擀餃子皮,包的內餡又多,餃子個頭兒比市面上的大上許多。手擀皮的口感硬是不一樣,Q彈有勁,四週薄,捏起的邊自然不像機器皮的厚。
吃著餃子,心裡卻是五味雜陳,思念著遠去西邊旅遊的老爸老媽,遠在異國工作生活的子女….抹不去的美好回憶….年初ㄧ老媽媽生日的這天,特別的思念…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