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這趟旅程,尋覓好久,參考美食家葉怡蘭的文章,發覺一間座落於花蓮秀林鄉,距離所住「煙波太魯閣」不到十分鐘車程的一間無菜單原住民風味料理。

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

一間兩個人也可以,但需要事前預約,才有得吃的無菜單原住民料理餐廳。

  

順著9號省道,座落在三棧溪旁,三棧社區裡、太魯閣族布拉旦部落末端的原住民風味餐廳「野之味」,身處山林之中,十足在地的食材,無污染現摘的新鮮時蔬,特殊的料理手法,每道菜都讓我倆驚奇,打開美食的眼界,在老、小兩位老闆溫暖熱情的招呼下,享受了美好的一餐。

   

一個月前預約的電話聲中,「老」老闆爽朗的聲音,預約的過程就讓我感受到店家的溫暖….


「既然沒來過,你就試試看最基本的,每人$500


省去了我選擇的煩惱


想說九月,是否有機會吃的到螃蟹,老闆笑說,我們這是毛蟹,不是螃蟹,要吃也得要看時間….


「記得..時間改變跟我說聲呦!」


後來聽剛從空軍士官退役下來的小老闆描述,方知「老」老闆來自高雄林園的眷村,本為一位中醫講師,在全省的巡迴演講中,於花蓮結識太魯閣族婦女,就此落腳於布拉旦部落裡。


一場突如其來的台東地震,原本預約客人紛紛取消行程,今晚的晚餐,我倆包場了,老闆全家(爸爸、兒子、女兒、女婿)服務我們兩位貴賓。

  

看似平淡無奇的一般菜色,ㄧ一端上桌面,即將當家的小老闆熱心的介紹每道菜,從上菜的順序依次為:


「椰子肉佐哇沙米」,狀似透抽,吃起來,若不說明,我還真以為是軟絲,也像蒟蒻呢!

   

 

「飛魚卵秋葵佐腐乳醬」,吃來口味獨特,魚卵在嘴中劈哩啪啦地跳耀。

  

「木鱉果排骨湯」,開洋葷第一次吃到木鱉果,既營養又美味,口感與顏色狀似番茄,木鱉果的子吃掉紅色外皮,吐出的籽,老婆驚呼「哇!好像鱉呦!」,難怪稱之為木鱉果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

「山羌肉炒桂竹筍」,野生山羌肉,吃來軟嫩、像極了牛肉,而且全無腥味,配上新鮮軟嫩的桂竹筍,除了「美味」二字,實難形容出內心的喜愛。

  

「雞油破布子炒山蘇」,小老闆說著這山蘇可是自己阿姨種的,且只取菜苗前端嫩芽處,難怪吃起來特別的軟嫩,尤其是經由雞油的爆炒,味道更是鮮美無比。

  

「刺蔥煎蛋」,狀似單純,吃上一口,原來是用椰子油煎蛋呀!自己想想是啥滋味,小老闆說吃來似甜點,但我卻沾著一旁的胡椒鹽,扒了好幾大口白飯,簡單的幾樣不同食材卻是碰撞出這般的美味風味啊!

  

最後端上的「百花酥,地瓜配薄荷」,老老闆特別交代炸地瓜配著薄荷吃,哇噻!開了我的新口味,好吃極了。最驚訝的卻是內裹著新鮮蝦仁與起士的百花酥,是我倆今日最滿意,且讚不絕口的一道。

   

   

當然原住民料理少不了「竹筒飯」,拿來佐配每道菜都是不錯。

   

 

每道料理都讓我二人從看似普通,到吃來驚喜,最後滿意無比,吃的乾乾淨淨地,吃過不少原住民料理,唯此間最讓人驚艷不已。臨走時,小老闆笑說下回再來品嚐不一樣的料理,好的記得了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

arrow
arrow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