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吃的粽子,當然是老婆包的「湖州粽」最得我心、最是好吃。

   

 

只是又是辛苦老婆,為了滿足我「好」的這一口味,綁肉粽需綁緊,手指又綁破皮了,甜蜜於口中,感恩於心底。


這次包粽子的米選的還挺特別的,皆來自擁有清澈水源的花東地區,除了產自「池上鄉」顆粒飽滿,口感極佳的珍珠白糯米之外,再添加上回花蓮光復鄉旅遊時所買飽含豐富花青素、太巴塱部落的「紅糯米」,營養更為豐富,其色澤深紅豔麗,具有一股特殊香味,當增添粽子多一層的風味。

  

管他南部粽,還是北部粽,我倆最愛的還只是用料極為單純的「湖州粽」。湖州粽只以竹葉包裹著醬料醃漬過的糯米與五花肉,吃的是爐火燉煮後彼此融為一體、入口軟爛,肉香濃郁的味道,這幾日乏然無感的味蕾瞬間被肉香竹香交織的風味所喚醒。

  

在臺灣,大家都熟知裡面摻有花生、栗子、香菇、鹹蛋黃、瘦肉等等等五花八門粽餡,不管是南部、或是北部的包法肉粽,卻也總是絲毫勾不起我倆一嚐的意願,真的就是一人一個味、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吧!


最簡單與平凡的食材,往往才是幻化出真正無與倫比的美味,而往往高檔飯店所強調滿滿、澎湃的高級海鮮餡料,像是鮑魚的粽子,心裡想,這個是好吃粽子的那一味?


湖州粽源自浙江,魚米之鄉的湖州,為當地傳統的粽子製作方式,所製粽子有鹹與甜兩種,粽子富含豬油香氣與風韻為其主要特色。

  

我們都知道吃粽子,以及划龍舟的由來皆因戰國時期的屈原,感慨自己的不得志,懷石投泊羅江而死,後人為了紀念他,便以竹筒蓄米投水祭之。而端午節、龍舟競賽與吃粽子的習俗起源於古時的吳越時代,而吳越所在地區也就是現今的湖州。如此看來,若說湖州是粽子的故鄉也不為過。


也曾經買過市場上知名的湖州粽,不管是南門市場的「南園」,或者大安路上信維市場的「四喜」,只能說其風味對我來說,平日供解饞用,但無法獲得我心,主要缺點就是肉太瘦了,吃來過於乾癟,少了股油香味,如此可就顯現不出湖州粽的油、香特色。可能是為了應付市場上一般消費者不喜過於油膩的習性,但如此一來也喪失了湖州粽的精髓,與好吃的來源。


提前好幾天,就跑去傳統市場熟悉的豬肉攤,買上一大塊約十公分寬、當天現宰的五花黑毛豬肉條,還特別交待老闆別給我太瘦,要油花分佈均勻、肥瘦層次分明的五花肉。


買回家,先切成寬約1.5cm,長10-12cm,約粽長的大小、肥瘦相間,只以醬油、58°金門高粱、鹽與糖(一斤的肉,以2大匙醬油、1大匙酒、1小匙鹽、1小匙糖的比例醃漬)等醃漬個三天,中間每天翻個面,讓每塊肉都充分醃漬入味,如此燉煮的肉粽才顯其味透鮮美。

  

包粽子的前一晚,先將洗淨的糯米以水泡過夜,隔天再以2斤米,3大匙醬油、2小匙鹽、2小匙糖比例的醬汁醃漬1-2小時,使米粒粒吸飽醬汁。

  

  

  

自個兒家包的粽子絕不手軟,個頭兒約略是市售的1.5倍大,一個個碩大圓滾。每個粽子以三張粽葉交疊成長型,捲以漏斗狀,鋪上糯米,再放置一塊五花肉,上面再遮蓋糯米,緊密捆綁成長條狀。

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錄下包製湖州粽的手法,放在YouTube 上(第一回自錄影片放到YouTube ,未作配樂),如下:https://youtu.be/zV6fn8gQbHQ

鍋中熱水燒滾,放入粽子(不要強壓,讓粽子自行沉下),至水面皆遮掩著粽子,放粽子後水滾即可調低火量至中火,過程中需隨時關注鍋中水量,不停添加熱水,持續燉煮約3-4個小時,關火再悶上個一小時,即成。

   

 

打開煮好的湖州肉粽,聞著口中生津,吃著大呼過癮,經過長時間約略3-4小時的燉煮,五花的肥肉早已昇華而不見其蹤跡,其油脂充分的與包裹著的糯米結合在一起,外表光澤油亮,軟嫩入口,但卻也完全吃不出油膩的違和感,實為我倆心中最好吃的肉粽呀!

   

      

粽子香,香廚房。艾葉香,香滿堂。

桃枝插在大門上,出門一望麥兒黃。

這端陽,那端陽,處處都端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湖州粽,端午節,粽子製作
    全站熱搜

    F&G 曼慢食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